A:機場捷運於設計階段已依專業顧問評估結果設置33處隔音牆,於施工測試階段多有民眾陳情噪音影響,高鐵局遂於104年再次依施工後實際現況評估噪音影響,沿線再規劃增設6處隔音牆,目前1處在設計中另5處正辦理施工作業。
另A1站(台北站)至A2站(三重站)間區域,三重中興橋兩側區域大樓(包括成功錄社區、美麗台北社區及景冠台北社區等3棟大樓),已確認增設單側半罩式隔音牆,隔音牆作業已由高鐵局委託台北市捷運局辦理,預計於106年3月下旬開始施作。三重成功里環河南路之轉彎曲線路段,高鐵局已委託專業機構研擬其他可行之改善方式,預計106年3月底前成果出爐後,高鐵局將據以執行。
為確認機場捷運正式營運後對鄰近住戶之噪音影響,高鐵局將於營運初期辦理全線自主噪音監測,監測結果如超出法規標準,高鐵局將再進一步辦理噪音改善作業。
A:
A:
A:有關機場捷運路線行經A6站至A7站,以及A9站至A10站之路段,站距長且未毗鄰道路,依據機場捷運全線營運階段安全逃生救援計畫,於設計階段即擬訂高架橋旅客疏散及緊急梯(安全梯)之設置原則:
機場捷運於A6站至A7站(上桃園台地青山路段),以及A9站至A10站(下桃園台地之水保區段)之高架橋未毗鄰道路路段均依前述規範規定,共設置6處緊急梯,以供必要時旅客疏散之需。
A: 機場捷運軌道墊片在隧道路段並未發生破損狀況,發生的區域均在露天的高架段。高架軌道路段是由一段一段的高架橋版連接,在2個橋版互接處設計會預留約20公分寬的間距,它稱為「伸縮縫」,提供橋版在天候變化(如高溫日曬、陰雨甚至寒流所帶來的溫度變化) 時產生熱漲冷縮的空間。
在安裝組合時,鋼軌墊片的上方與鋼軌底部接觸,下方則與負荷墊鈑接觸,負荷墊鈑因為鋼軌扣件螺栓貫穿而與高架橋版緊密鎖固在一起。當天候變化時,鋼軌與高架橋版二者因為材料性質不同,隨溫差變化而產生熱漲冷縮的量並不相同,而被它們夾在中間的鋼軌墊片就會產生拉扯,另鋼軌底部的表面粗糙度較負荷鋼鈑面大,結果就是鋼軌墊片與上方的鋼軌因為磨擦力較大而呈現出被鋼軌附著的狀況,在溫差變化發生熱漲冷縮而反覆沿鋼軌的方向前、後滑移,這滑移的量已超出原設計的範圍,在日復一日與負荷鋼鈑邊緣碰撞,之後就產生凸緣斷裂。
至於基鈑墊片破損經現場勘查,發現破損的區域集中在小轉彎半徑的彎曲軌道路段,其原因包括當列車行駛在彎曲軌道路段時產生的離心力(物體向外的引力) 以及鋼輪接觸鋼軌所產生的撞擊振動,使得與基鈑下方接觸的第1層墊片不斷受壓、拉扯而造成部分破裂,而第2層墊片並無破損。
至於軌道墊片破損是否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說明如下:
依據獨立技術評估(ITA)專業機構提出之安全評估報告,基於下列事實論證,並無行車安全疑慮:
(1)機場捷運軌道墊片部分有破損,指的是鋼軌墊片及基鈑墊片這兩種墊片,而這兩種墊片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把鋼軌上所帶有的電流加以隔絕,不到處亂竄,確保鋼軌上的電流能按照原設定的路徑順利回流到電力變電站去。
(2)鋼軌墊片經評估即使最壞情況下完全脫離扣件系統,仍有下層鍍鋅鋼鈑支撐著;且經評估雖然凸緣破損,然而兩側仍有4片側翼卡榫固定(如下圖所示),且被彈性扣夾下壓力扣緊於基鈑上,所以並不會完全脫離扣件系統。
(3) 基鈑墊片經評估雖然端部破損,但並不會完全脫離扣件系統,仍被錨碇螺栓之下壓力扣緊於軌枕上。
(4)目前軌道墊片破損區段之線形狀況,經檢核軌道系統之幾何不規則性、左右軌水平高度差評估、軌道面扭曲(twist)、扣夾下壓力等,並比對德國鐵路規範,仍在規範容許值範圍,其評估結果在安全標準內。
另外,經獨立驗證與認證機構(Ricardo公司)委請英國軌道顧問Graham Walker進行之獨立評估結果,其亦表示:依據獨立技術評估(ITA)專業機構提出之安全評估報告所述之分析結果及建議,執行後續維護改善工作,應足以支持其對商業營運無安全性之影響。
A:105年2月26日桃園捷運公司於春節長假後以每6分鐘發一班直達車或普通車的車隊運轉方式辦理自主訓練,當日為陰雨天,惟因春節前後未持續跑車,軌道面產生浮銹且遇雨形成銹泥,以致軌道黏著係數(摩擦力)過低,導致列車當日於體育大學站(A7)至泰山貴和站(A6)路段發生緊急煞車時軌道面無法提供足夠的摩擦阻力,從而發生電聯車車輪打滑的事件。
從105年3月26日起依照台北捷運公司建議之方式持續跑車並進行車輪鏇削後,鋼軌狀態已明顯改善,經105年4月選定於雨天多次進行全線行車測試,並以人為啟動緊急煞車方式於曾經發生車輪打滑的地點加以檢驗,結果均未再發生車輪打滑現象。台北捷運公司經檢視系統設計規範與操作程序,並作實車測試及研究分析後提出報告。經交叉比對行控中心控制員工作站與行車監視記錄器等電腦資料,檢視列車實際位置與行車路徑開通狀況等,確認皆符合號誌系統之自動列車保護功能。另確認軌道面生浮銹以致軌道黏著係數過低,是發生電聯車車輪打滑之主因。
目前廠商業與桃捷公司合作,定期檢視全車隊的車輪踏面,執行踏面鏇削,消除硬點以保護軌面,並以車隊持續運轉以減低打滑事件發生之可能。另桃捷公司已針對電聯車打滑事件的經驗訂定行車運轉通告,將納入運轉作業程序成為正式規章文件,並將加強行控中心控制員與司機員的應變訓練。
電聯車打滑事件的調查過程、發生原因分析、對軌道與列車的觀察測試與改善作為、技術研析結果與後續辦理事項於105年7月16日在機場捷運監理調查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中作報告,委員會的結論是:依台北捷運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軌道面的浮銹遇陰雨天產生銹泥,降低軌道黏著係數,是造成列車車輪打滑的主因;惟經長時間持續跑車後多次測試,均未再出現打滑現象,顯示軌道黏著係數已經明顯改善。請高鐵局督促廠商依台北捷運公司報告的建議事項,協助桃園捷運公司完成各項改善,包括持續執行軌道及車輛維保、釐清自動列車保護ATP重置之作業程序、研議長陡坡打滑之標準作業程序、加強控制員與司機員的應變訓練等,落實執行以確保營運安全。
A:機場捷運車廂與月台間隙規範與臺北捷運相同。另機場捷運電聯車採滑塞式車門設計,故車門邊有內凹設計,以於關閉車門時,車門與車體能維持平整,與臺北捷運採滑動門不同。另車廂地板略高於月台面為合理設計,避免乘客下車時,有被月台絆倒之危險,此一設計概念與臺北捷運及高雄捷運相同。
機場捷運直達車座椅寬度及前後間距,均符合交通部「捷運軌道車輛技術標準規範(高運量鋼軌車輪規劃基準)」規定規定。針對4人對坐座椅空間,車輛廠商川崎公司於設計階段即就我國成年男性第95%身高範圍(約178.5公分),作人因工程研究,確認不致造成干涉。
「折疊桌」原設計功能係為提供商務人士放置筆電使用;「小方桌」功能係提供乘客放置小物品,並非餐桌。
機場捷運電聯車內設備材料之防火測試標準符合美國防火協會NFPA 130、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 E162、ASTM E662等規定,並經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國內外機構檢測合格,符合契約規定及防火安全需求。
上架日期:
107-06-11
資料維護單位:
最高管理員
本頁最後更新日期:
114-05-14